当前位置: 首页 > 自考资料 > 正文
202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政治学概论试题
发布时间:2025-07-03 23:49     

 

绝密★考试结束前

202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政治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12

1.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先秦时代的诸子百家中,对我国政治生活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儒家思想

B.法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墨家思想

2.政治的根本问题是

A.政党问题

B.国家政权

C.阶级关系

D.民族问题

3.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认为,政治权力的载体是

A.阶级

B.民族

C.国家

D.个人

4.西方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

A.官僚等级制

B.中央集权制

C.地主占有制

D.领主制生产关系

5.在历史上的许多时期,资产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主要采取的职能方式是

A.说服教育

B.监督

C.协调

D.暴力镇压

6.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是

A.无产阶级专政

B.民主集中制

C.多党合作制

D.政协制度


7.最早进行政体类型划分的古希腊的历史学家是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希罗多德

8.1871年,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政体形式是

A.公社制

B.苏维埃制

C.君主制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9.国家处理中央与地方、整体与部分之间关系的形式是

A.政体

B.国家结构形式

C.共和制

D.议会制

10.1982年宪法规定,国务院实行

  1. A. 议会制

  2. B. 委员会制

  3. C. 总理负责制

  4. D. 两院制

11.马克思主义关于政党的基本观点是

A.政党与政权无关

B.政党是在阶级的基础上产生的

C.政党没有政治纲领

D.政党是由阶级中所有人组成的

12.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重要组织形式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

C.特别行政区制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3.中国发展进步的关键因素是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国内环境

C.国际环境

D.历史传统

14.政治文化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其发展具有一定的

A.历史继承性

B.整体性

C.独立性

D.新颖性

15.人从获得公民资格到成年的阶段是

A.儿童期

B.青年期

C.成年期

D.老年期

16.政治改革根源于

A.民族矛盾

B.政治多元化

C.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D.党派竞争

17.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A.国体

B.国家结构形式

C.政体

D.国家机构设置原则

18.政治发展的动力基础是

A.被统治阶级的要求

B.思想变化

C.经济变革

D.民族问题

19.经济全球化的根本推动力量是

A.跨国公司

B.联合国

C.主权国家

D.世界生产力的发展

20.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最初产生于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法国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21.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力以及施展权谋的思想家是

A.马基雅维里

B.拉斯韦尔

C.柏拉图

D.马克斯·韦伯

E.俾斯麦

22.欧洲早期国家产生的基本形式是

A.雅典形式

B.罗马形式

C.契约式

D.暴力式

E.德意志形式

23.一个国家选择何种国家结构形式的影响因素是

A.地理环境

B.历史传统

C.文化习惯

D.民族构成

E.国民心理

24.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互相监督的方式有

A.博弈

B.提出意见

C.批评

D.建议

E.竞争

25.党的十八大以来,世界大势及时代潮流是

A.和平

B.发展

C.合作

D.共赢

E.战争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6.血缘家庭

27.政治价值观

28.国家治理能力

29.民族

30.主权国家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31.简述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发展。

32.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官僚制特点。

33.简述政体的基本特性。

34.简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国家权力的论述内容。

35.简述中国的主要国家机关有哪些。

36.简述家庭在个人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7.如何理解政府管理模式的现代化?

38.为什么说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是新型政党制度?

六、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39.材料一: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对国家的起源有一段经典论述:“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国家是承认: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相异化的力量,就是国家。”

材料二:恩格斯认为:“由于国家是从控制阶级对立的需要中产生的,由于它同时又是在这些阶级的冲突中产生的,所以,它照例是最强大的、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国家,这个阶级借助于国家而在政治上也成为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因而获得了镇压和剥削被压迫阶级的新手段。”

(1)结合材料一说明国家产生的原因。

(2)结合材料一、二分析恩格斯关于国家起源的著名论断所表明的内容。




























































2023 10 月全国自考《00312 政治学概论》参考答案


1 、答案:A 题目详解:

在先秦时代的诸子百家中,对我国政治生活影响最为深远的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政治思想,以老庄为代 表的道家政治思想,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政治思想。儒、道、法三家,在我国社会的政治思想发展史上具 有重要的代表意义。p51


2 、答案:B 题目详解:

国家是政治权力的最终载体,国家政权问题是政治的根本问题。p44


3 、答案:C 题目详解: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认为国家是政治权力的载体,国家政权问题是政治的根本问题。正确认识国家,需要了 解国家的起源、本质、职能和消亡。p64


4 、答案:D 题目详解:

西方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领主制生产关系。领主的土地由分封而来,世代相袭,不能买卖,因而领主个 人作为土地占有者的身份是固定的,有保障的;同时,领主主要以劳役形式占有农民的剩余劳动,这就要 求农民对领主有较强的人身依附性。因此,在领主制的封建社会里,土地所有权和实施超经济强制的政治 权力都集中在领主个人手中。p93


5 、答案:D 题目详解:

在历史上的许多时期,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都主要采取暴力镇压的职能方式;随着资产阶 级的统治日趋巩固,资本主义国家更多的是采用所谓“ 民主 ”的方式。这种方式以选举制、代议制和多党 竞争制作为政治生活的基本机制,在政治上给予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一定的政治自由和参与权。这种方式 与暴力统治方式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它以貌似自由公正的方式掩盖了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

的专政。p98


6 、答案:A 题目详解:

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是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这种政治统治同一切剥削阶级的政治统治 根本不同,它是人类历史上最高的和最后的一种政治统治,这种政治统治的具体表现,就是新型民主和新 型专政相结合的国家。p104


7 、答案:D 题目详解:

早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不少思想家和学者就已经注意到国家的政体形式问题,并进行了政体的分类。 古希腊的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是最早进行政体类型划分的,他曾依据执政者人数将政体区分为君主政体、贵 族政体和民主政体。p116



8 、答案:A 题目详解:

1871 年,巴黎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举行武装起义,建立了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政体形式——公社制。p119


9 、答案:B 题目详解:

国家结构形式,是指国家为了处理中央与地方、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而对国家权力进行划分与配置的基 本模式,它涉及的是一个国家的各个部分以什么形式和方式整合为国家的问题。p120


10 、答案:C 题目详解:

1982 年宪法规定,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p143


11 、答案:B 题目详解:

马克思主义关于政党的基本观点是,政党是在阶级的基础上产生的,是特定阶级用来执掌或影响国家政权 的工具,是社会政治斗争的集中代表。p147


12 、答案:D 题目详解: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重要的组织形式。人民政协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之 前曾代行国家权力机关的职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后人民政协保留下来并成为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 派、各人民团体及各界代表对国家大政方针和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协商以达成合作的重要方式、机 关和场所。p169


13 、答案:A 题目详解:

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发展进步的关键因素,是中国走向繁荣昌盛、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根 本政治保证。p163


14 、答案:A 题目详解:

政治文化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其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继承性,并随着一定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关系的变 化而变化。任何政治文化都是人们在具体历史环境中创造的,同时也是在一定历史实践过程中传承和创新 的。p181


15 、答案:B 题目详解:

青年期是指人从获得公民资格到成年的阶段。青年期是人的生理心理快速成长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人 的政治认知能力快速发展,政治社会化主要以学校和社会为主要途径,以学习政治思想、政治规范,形成 政治人格,成为社会政治角色为主要内容,以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为主要方式。p187


16 、答案:C 题目详解:

与革命一样,政治改革也是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当一个社会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及社会制度出现



结构性弊端,并引起社会利益矛盾冲突时,统治阶级为了维持自己的正常统治,缓解社会矛盾,就必须进 行改革。p209


17 、答案:C 题目详解: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体,是中国束用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 导下按照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结合中国实际而创立的新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p122


18 、答案:C 题目详解:

政治发展的动力是一个以经济变革为基础的复合系统。p200


19 、答案:D 题目详解:

经济全球化的根本推动力量是世界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不断前进 的。生产力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促使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生产规模日益扩展、生产分工深化和 细化促使生产力的发展突破一国生产关系结构性限制,跨越国家范围,扩展到全世界,使生产资料社会化、 生产过程社会化、生产产品社会化具有了世界范围特征。p262


20 、答案:B 题目详解:

两党制最初产生于英国,后传入英国的殖民地和受英国影响较深的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 利亚等国家。两党制与各国的具体的政治制度相结合,就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政党制度的运作模式。p156


21 、答案:ABDE 题目详解:

马基雅维里完全摆脱了伦理对政治的限制,重新规定了政治的本质。德意志帝国的宰相俾斯麦曾说过: “政治就是当政者运筹帷幄的活动。”这也是把政治说成是当政者的统治艺术。中国古代的法家,也把政 治理解为对权力的追逐和运用。他们认为,政治就是“集势以胜众,任法以齐民,因术以御群 ”的事务。 这种从权力的角度来理解政治的观点影响深远,直到现在西方仍有相当多的学者将政治视为一种以权力为 核心而展开的运筹活动。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曾说:“政治学是一门经验的学科,研究权力的形成和分 ”。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 ·韦伯也认为:  “政治意指力求分享权力或力求影响权力的分配 ”。p42


22 、答案:ABE 题目详解: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着重考察了雅典国家、罗马国家、德意志人国家三种欧 洲早期国家产生的基本形式。P73


23 、答案:ABCDE 题目详解:

一个国家采用何种国家结构形式,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决定的。一个国家的地理环境、历史传统、民族 构成、文化习惯、国民心理和情感以及统治阶级为解决民族问题所采取的政策和策略等都会成为影响选择 国家结构形式的因素。由于各个国家的具体国情、历史条件、文化传统等因素不同,它们所采用的国家结 构形式自然也不相同。国家结构形式的选择,最终也要由各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自主决定。同时,一个 国家的国家结构形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能转化的。P120



24 、答案:BCD 题目详解: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通过提出意见、批评、建议的方式进行互相监督,而 且,这种监督作为政治监督,是我国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P165


25 、答案:ABCD 题目详解: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坚持时代主题战略判断的基础上,深化了对世界大势及时代潮流的认识,

指出:  “这个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 ”。这一重要论断在强调和平、发展的同时

提出了合作、共赢的理念。p261


26 、参考答案:

“血缘家庭 ”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家庭形式。由于婚姻集团只有不同辈分之间的界限而没有同一辈分之内 的区分,因此,在婚姻集团中,所有女子的共同丈夫是他们的兄弟,同样,所有男子的共同妻子是他们的 姐妹,夫妻拥有共同的血缘,故称“血缘家庭 ”。p65


27 、参考答案:

所谓政治文化,就是一个国家中的阶级、团体和个人,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形成的某种特 定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模式。p181


28 、参考答案:

国家治理能力是党领导人民运用国家制度和规则,管理国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以及军事和外交等事 务,应对国内外需求,解决国家面临的现实问题、化解国家面临的种种危机和风险的能力,也就是制度执 行力。p219


29 、参考答案: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 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的共同体。p224


30 、参考答案:

主权国家是政治国家和民族国家的统合体,是国际政治中最重要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基本行为主体,是构成 当代国际社会的最基本实体。p248


31 、参考答案:

列宁创立了帝国主义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进一步阐明了国家的起源与本质、国家  的一般特征与职能、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实质与政治统治职能以及国家消亡的前提条件和历史进程等问题; 得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的科学结论,领导俄国十月  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成功地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  专政理论,反复强调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阶级性质和指导思想、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形式和组织原则,根据  形势与任务的发展变化适时制定、调整党的纲领和策略;针对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权在领导体制方面  存在的缺陷和官僚主义现象,提出了加强和完善社会主义监督体制、发展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等一系列重  要思想。p61


32 、参考答案:

首先,它是由专职官吏组成的权力机构。

其次,在官僚集团内部,有着按等级划分官职的严密组织。再次,封建官僚按官阶高低享有特权,特权成



为官僚制的核心。p93-94


33 、参考答案:

(1)政体的选择受到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  (2)政体具有多样性。  (3)政体是国情的产物。  (4)相对于国 体而言,政体的发展变化具有灵活性和变异性。p115-116


34 、参考答案:

第一,国家权力是根源于社会经济基础的政治权力。

第二,国家权力本质上是在政治生活中占据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权力,它所表达的国家意志实际上是统治阶 级的意志。

第三,国家权力是承担着社会管理职能的公共权力,具有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p109


35 、参考答案:

1. 国家权力机关 2. 国家主席 3.行政机关 4.监察机关 5. 司法机关 p142-145


36 、参考答案:

家庭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中的关键因素包括:父母、家庭生活与家庭关系。家庭在个 体的政治人格塑造、人生观的形成、基本政治生活规范的获得方面,起着某种关键性的作用。p188


37 、参考答案:

政府管理模式的现代化是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政府管理模式的变革,主要包含政府管理理念的深刻 变革、政府职能结构重心的转变、政府施政方式的转变。政府管理模式的现代化,要求政府转变其决策方 式, 由经验决策向科学决策、  “一把手 ”个人决策向多方参与的民主决策、封闭式决策向开放式决策、 非制度化决策向制度化决策的转变;要求政府管理理念由管理向服务的转变, 由重权力、重限制、重支配,转向重权利、重责任、重服务;要求政府职能由单纯注重经济发展转向注重社会全面进步,从计划 调节到市场调节,从微观管理到宏观管理,从直接管理到间接管理转换;要求推进政府施政方式的变革和创新,具体说来,  “一是由过去那种以行政命令为核心的自上而下单向式的施政方式,逐渐向政府与公民对话沟通双向互动式的施政方式转变;二是由过去封闭式办公的方式向政务公开透明转 变;三是由过去行政审批内容复杂、审批层级多、程序烦琐、审批时间不确定的做法,向减少和规范行政 许可和行政审批,简化行政审批层级和程序,方便、快捷、高效转变;四是由过去施政注重上级满意向注 重人民群众是否满意转变;五是大力推进政府信息化、电子政务建设,实现资源共享,降低行政成本,提 高政府公共服务质量,等等 ”。政府管理模式的现代化,是政府管理的全方位深刻变革,这种深刻变革体 现为“从 ’以政府为中心 ’向以公民为中心转变;从 ’权力主体 ’向 ’责任主体'转变;从无限政府向有限 政府转变;从自上而下的单方面的行政管理向以政府为主导的协商、对话、合作、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方 向转变;从依靠 ’长官'意志行政向依法行政转变;从以行政手段为主向以法律手段、经济手段为主,行政 手段为辅的方向转变;从注重经济增长向注重社会公平转变;从封闭式管理向公开透明管理转变 ”。p203


38 、参考答案:

(1)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新在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 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是中国政党制度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与以往旧式政党理论的根本区别在 于,旧式政党以维护部分人的利益为建党目的,而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理论武器,是为整 个无产阶级服务的,这个阶级的政党也必然以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为奋斗目标。

(2)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新在符合中国国情。中国政党制度是在中国独特的国情条件下、在中国的社会土壤中 成长起来的,它植根于中国独特的政治、历史文化,产生于近代以后中国人民革命的伟大斗争,发展于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事业的伟大实践,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以及无党派人士的伟 大政治创造。



(3)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新在能够真实、广泛、持久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全国各族各界根本利益。 中国政党产生于拯救中华民族危亡的目的,中国政党制度孕育于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摆脱被压迫、被奴役 的解放斗争中、完善于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中。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政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积累的政治经验、形成的政治 原则,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把握时代要求、着眼于党和国家重大现实问题的解决以及坚持以中国最广大人 民根本利益和全国各族各界根本利益实现和发展为目的初心。

(4)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新在创造了新型政党关系。中国政党制度以“合作 ”“协商 ”为原则,创造了崭新的 政党关系及其运行方式: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团结合作的友党关系,而不是互相竞争的在朝党与在 野党、执政党与反对党的关系。

(5)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新在它创造了新的政党政治形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政治 形式,则是“执政——参政 ”。“执政一参政 ”的政党政治形式,是对民主政治的一种创新性发展,是协商 性民主的典型体现。在中国政党制度这个平台上,不同的政治力量可以通过协商的形式解决国家政治生活 中的各种问题。

(6)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新在开创了政党间新的相互监督形式和机制。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之间的民主监督 是执政党与参政党双向的相互监督,双方相互监督的宗旨是实现人民根本利益,出发点是协调和实现各方 面利益。中国政党制度独特的“相互监督 ”形式和机制,使得中国的政党组织已不再是通常意义上相互冲 突或矛盾的不同利益的代言人,而是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政策协调与合作者。p171-172


39 、参考答案:

(1)第一,国家是一个历史范畴,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是说明国家产 生的时间问题。第二,国家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内部矛盾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是生产的发展、私有制的 出现、阶级的形成、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p64

(2)第一,国家是一个历史现象,它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第二,国家是阶级矛 盾不可调和的产物。第三,国家的作用是缓和冲突,是把冲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以内。p72-73

江汉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报名地址:中国 湖北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

咨询电话:027-87658241 13349973270(同微信)陈老师      邮箱:lgdxcjw@163.com      邮编:430000

江汉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自学考试、成人教育校外教学点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