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自考资料 > 正文
202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政治学概论
发布时间:2025-07-03 23:48     

 

绝密★启用前

202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政治学概论

(课程代码00312)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先秦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是

A.孔子

B.韩非子

C.孟子

D.老子

2.西方的政治学最早发端于

A.古希腊社会

B.古罗马

C.中世纪

D.文艺复兴

3.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治纲领是

A.《共产党宣言》

B.《哥达纲领批判》

C.《国家与革命》

D.《资本论》

4.近代西方国家最有影响力的国家起源的学说是

A.神权论

B.精英论

C.暴力论

D.契约论

5.国家产生以前,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组织形式是

A.家庭

B.氏族

C.民族

D.政党

6.下列采用奴隶主阶级的民主制的希腊城邦国家是

A.斯巴达

B.古罗马

C.雅典

D.巴比伦

7.在人类思想史上,较早对国家进行系统分类的思想家是

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孟德斯鸠

D.西塞罗

8.在西方封建社会的大部分时期,占支配地位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是

A.地主占有制

B.领主占有制

C.国家占有制

D.自耕农占有制

9.恩格斯论述了国家消亡的前提是

A.民族消亡

B.阶层消亡

C.政党消亡

D.阶级消亡

10.国家形式实质上是下列哪项的纵向与横向配置方式

A.国家职能

B.国家机构

C.国家权力

D.政党制度

11.在西方国家中,比较典型的地方分权型单一制国家是

A.法国

B.美国

D.德国

C.英国

12.制定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国家机关是

A.中央人民政府

B.特别行政区的立法机关

C.地方行政机关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3.根据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国家机构建设的组织原则是

A.民主集中制

B.三权分立

C.集权制

D.分权制

14.西方国家具有立法权、财政权和监督权的国家机关是

A.国家元首

B.检察院

C.议会

D.法院

15.我国政治学界对政治文化的研究开始于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16.民族团结的前提和基础是

A.民族差异

B.民族平等

C.民族同化

D.民族隔阂

17.马克思主义主张划分政党制度类型的根据是

A.合法性

B.掌握权力人数多少

C.政党制度的性质

D.主权归属

18.一切政治关系均直接表现或最终归结为

A.民族关系

B.政党关系

C.阶级关系

D.集团关系

19.国际政治中最重要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基本行为主体是

A.宗教组织

B.跨国政党

C.个人

D.主权国家

20.南北问题的核心是

A.发展

B.战争

C.和平

D.竞争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21.根据马克思主义对国家历史类型的划分及其更替规律的观点,人类社会经历了

A.奴隶制国家

B.封建制国家

C.资本主义国家

D.社会主义国家

E.主权国家

22.国家机构不同于一般的社会公共机构,它具有的主要特点包括

A.阶级性

B.社会性

C.整体性

D.易变性

E.强制性

23.政治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有

A.国家

B.效率

C.正义

D.公共权力

E.善恶

24.国务院的职权范围包括

A.行政立法权

B.议案权

C.行政管理权

D.行政区划管理权

E.社会管理权

25.实行共和制政体的国家,掌握或行使最高国家权力的机关一般都是

A.世袭原则

B.继承

C.没有任期限制

D.选举产生

E.具有严格的任期限制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7.政党

28.政治心理

29.君主制

30.国际法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31.简述政治的根源是经济。

32.简述我国学者关于国家政体的具体分类标准和依据。

33.简述我国民族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34.简述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实现方式。

35.简述政治改革的基本特征。

36.简述国际社会政治关系的特征。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7.论述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的关系

38.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在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具体作用。

六、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39.材料一: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根植于中国大地、其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桐有十四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日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代表中国共产党再次向全世界室告,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分别作为2035年、205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政治日标,到本世纪中叶,民主将和富强、文明。和谐、美丽一起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特征。中国共产党将领导中国人民通过伟大的牛争、伟大的工程、伟大的事业,创造更加伟大的业绩与奇迹。

材料三:在新时代,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健时期。顺应时代潮流,适应我因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提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线,必须进一步着力坚持和完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皮,拍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捉高治理能力,提高圆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样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

(1)结合材料一、二,说明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特色是什么。(4分)

(2)结合材料一、二、三,闲迷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的含义及其关系。(6分)









































2024年4月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选择题

  1. 一、单选题

1-10   BAADB    CABDC

11-20  CDACD    BCCDA

  1. 二、多选题

21-25  ABCD    ABCE    AD    ABCDE     DE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1. 三、名词解释题: 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 共 10 分。

2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体,是中国采用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

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按照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结合中国实际而创立的新型人 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27.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并由其中一部分最积极的分子所组

成,具有共同的政治纲领和理论主张,采取共同的行动,为参与、取得和维护政权 而组成的政治组织。

28.政治心理是社会心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成员在社会政治实践活动中对社

会政治关系及各种政治现象的自发的、直观的心理感受和反应。

29.君主制通常是指由一名君主实际上或名义上掌握最高国家权力的政权组织形式。

30.国际法是指具有约束力的行为和活动原则、规范和规章制度的总和,用以规定国家 等国际法主体的国际活动和行为。

  1. 四、简答题: 本大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5 分, 共 30 分。

31 .答:

  1. 1.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

  2. 2. 政治的性质是由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的,但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3. 3. 作为生产关系总和的经济基础,决定着社会的阶级结构、特定阶级的经济地位

  4. 4. 和经济利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政治法律制度、组织和设施等以及相应的意识 形态的状况。

  5. 5. 有什么样的经济关系,就有什么样的政治关系。强调经济对政治的决定作用,

  6. 6. 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根本特征。

(评分说明:答对任意一点给 2 分,其余每点 1 分,满分 5 分)

32 .答:

  1. 1. 最高国家权力的归属,即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是一个人还是一个集体。

  2. 2.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产生方式及任期。

  3. 3. 中央国家权力机关的设置以及它们之间的权力分配、地位和相互关系。 (评分说明:每点 2 分,满分 5 分)

33 .答:

  1. 1. 在平等处理民族关系的前提下,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实现包括

  2. 2. 少数民族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的繁荣与复兴。

  3. 3. 促进民族团结。

  4. 4. 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评分说明:每点 2 分,满分 5 分)

34 .答:

  1. 1.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特色政党制度重要的组织形式。

  2. 2. 中国共产党召集的协商座谈会是比较灵活的方式。

  3. 3. 共同参加国家政权也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实现合作方式。 

(评分说明:每点 2 分,满分 5 分)

35 .答:

  1. 1. 政治改革的发动者通常是统治阶级的政治领导集团。

  2. 2. 政治改革是有计划有步骤进行的,体现在政治发展上,表现为一种渐进性和连续性的过程。

  3. 3. 政治改革以和平方式进行。

  4. 4. 政治改革维护现有的政治统治秩序基础,并不改变政治发展的性质。 

(评分说明:答对任意一点给 2 分,其余每点 1 分,满分 5 分)

36 .答:

  1. 1. 全球性;

  2. 2. 有机性;

  3. 3. 有序性;

  4. 4. 变动性。

(评分说明:答对任意一点给 2 分,其余每点 1 分,满分 5 分)

  1. 五、论述题: 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 共 20 分。

37 .答:首先,从来源依据上讲,政治职能与社会职能是相对独立、主次分明的。(3 分)

其次,从静态关系来看,政治职能与社会职能是相互依存、辩证统一的。(3 分)

最后,从动态关系来看,政治职能与社会职能的发挥程度在不同社会的不同时期是不一样的,(2 分)并且两种职能的关系地位在特定的社会还可以互相转换。(2 分)

38 .答:

  1. 1. 凝聚政治资源,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系顺利运行。(2 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在维护社会稳定和建构政治秩序的过程中具有重 要价值。它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提供了文化支撑,论证了我国社会主义政 治制度的合理性与优越性,不断增强我国人民群众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 度自信和文化自信。(2 分)

  2. 2. 破除思想障碍,规范社会主义社会中人民群众的政治行为。(3 分)实践证明,建构健康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有助于破除消极落后的思想障碍, 培育政治正能量,促进人民群众养成政治素养、掌握现代政治知识、熟悉政治 参与方法。

  3. 3. 维护社会期望,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3 分)政治发展需要政治文化的引领与支撑。政治文化的发展为政治发展注入了动 力,维系着政治发展的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政治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推动政治体制改革,促进政治文明。一方面,为政 治体制改革提供目标和方向;另一方面,帮助我们认识政治发展进程中存在的 问题,为解决问题提供建议。

  1. 六、材料分析题: 本大题共 1 小题, 共 10 分。

39.答:

  1.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根植于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3分)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1 分)

  2. 2. 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国家治理体系是实现国家治理所必需的一套规范“国家生活”的制度体系和行为规范。 (2分)

国家治理能力是党领导人民运用国家制度和规则,管理国家经济、政治、社会、 文化以及军事和外交等事务,应对国内外需求,解决国家面临的现实问题、化解 国家面临的种种危机和风险的能力。(2 分)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  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 (2分)



江汉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报名地址:中国 湖北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

咨询电话:027-87658241 13349973270(同微信)陈老师      邮箱:lgdxcjw@163.com      邮编:430000

江汉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自学考试、成人教育校外教学点版权所有